首页 > 投资合作 > 正文

缅甸:宁静中的快速度
来源: 中国石油报
发布时间: 2013-07-17 11:01
邮 箱

  缅甸,一个宁静祥和的国家,有着遍地的佛塔、旖旎的风光、淳朴的居民和悠久的历史。生活在这里的华人近200万人,占缅甸总人口的3%。随着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的开工建设,一大批身穿红色工装的中国石油管道人活跃在异国大地上。

  进入缅甸,你能看见缓缓行进的火车、漫步的牛羊、优哉游哉的人群……一切似乎都慢了下来,如果配上婆娑的棕榈树,会有种“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味道。管道人既然来到这里,就注定要适应这里的节奏。

  坐在办公室,每天N次的停电常常把打印一半的文件卡在中间;几乎被“堵”住了的网络会让你即使传输几十KB的文件也要盯上个把小时;时断时续的电话信号挑战着人们的神经。在偏远的施工现场,人们只能告别现代交通工具,徒步前行。

  这里悠闲的生活节奏考验着管道人的适应能力。他们要用智慧和坚持寻找属于自己的“快捷”。

  中缅油气管道或在常年积水的稻田间穿过,或在崇山峻岭间蜿蜒,去施工点的路,要一路走一路修。雨季时,作业带里齐腰的泥水让人无奈;旱季时,5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令人感叹。面对这些,管道人选择的是坚持,是拂晓去、落日归,是为创造中缅管道建设快速度。

  刚到缅甸,管道局副局长、中缅项目经理高建国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进行15次全线踏勘调研,用双腿丈量每一寸管线所经区域。

  管道五公司机组安全员杨改霞,在老父亲突然病逝后,戴孝坚守在施工一线。“如果我还是焊工,我一定要回去送父亲最后一程。可是,机组施工离不开安全员。”

  管道四公司机组长王学飞忍着39度的高烧,坚持在现场指挥作业,“不在现场,我心里没底”。他的机组创造了7000道口无返修的项目焊接纪录。

  管道五公司修理工沈贵新经常白天跑几个施工点,夜里加班修设备,每天仅砂轮机就要修理三四台。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设备坏了当天能修好,不影响第二天干活”。

  除了用坚持去适应,管道人还非常尊重当地的风俗与习惯。

  皎漂是管道局马德岛原油灌区工程的依托点。后勤人员尚永纯专为岛上员工买菜。他靠自学的缅语和当地菜市场的商贩打成一片。

  马德岛淡水稀缺。管道局为此购买了净化水设备,在保障员工需要的同时,还免费为岛上居民提供饮用水。

  管道施工时,管道局各机组会先在作业带垫出通道,方便村民行走。当他们遇到村子周边道路狭窄、桥梁不稳时,会主动帮忙拓宽道路,加固桥梁。机组员工说得好:“方便了村民就是方便了我们。”

  管道人的文明施工赢得了沿线村民的称赞和支持。当四公司机组施工到敏建市的一个村子时,村长对公司员工说:“你们的工程我们一定支持,我可以保证你们现场一个旗杆都不会丢。”

  属地工缅奥的话更有说服力。一次,因为资金没到位,工资得晚发几天,缅奥笑着说“没问题”。问他为什么这么放心,他说:“你们加固的小桥让村里的大车不用再去绕路,你们铺设的道路让村里的人出行方便。你们是好人,所以我信任你们。”

  管道人来到缅甸,付出的是艰苦、艰辛,回报的是称赞、荣誉。他们用6个月就完成了1B标段600公里全部施工任务,用100天就攻克被称为“不具可操作性”的若开山80公里工程,在慢节奏的缅甸创造了快速度。

  管道人在缅甸

  图为员工躺在地上焊接管道。

  艰苦

  雨季无法施工,缅甸的旱季又酷热难耐。为避免烫伤,焊工必须穿戴整齐。几百公里的钢铁巨龙,就是由员工或站立、或半蹲、或躺在地上焊接而成的。

  图为员工半开玩笑地说:“我们在缅甸住的是海景房,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无公害蔬菜。”

  乐观

  只有15平方公里的马德岛上,一切物资都要从内陆运来。为了让员工吃上新鲜蔬菜,管道局中缅项目部在岛上开出一片荒地,自己种菜。

  图为沿线居民把自制的小点心送给机组员工。

  和谐

  管道局中缅项目部为沿线居民打水井,建桥梁,修道路,通水渠,立水塔,助学赈灾,捐款捐物等超过100多次。管道人和当地居民建立起了深厚情义。

  蒲甘

  蒲甘位于缅甸中部,伊洛瓦底江中游东岸,东北距曼德勒150公里,是缅甸历史上最早统一的封建王朝——蒲甘王朝的首都,是缅甸最重要的也是最大的佛教圣地。

  蒲甘是一座万塔之城,被旅行者称为缅甸最美丽的地方,也是外国游客到缅甸的首选地。

  2000多座佛塔、4000多座寺庙在此星罗棋布。登上一座佛塔,看阳光倾泻在静谧的寺庙上,绝对是震撼人心的经历。

  佛教文化

  缅甸的佛教文化里,第一次出家叫“开化”。他们认为,小孩出生后是愚笨的,到寺庙出家接受佛祖“开化”,才能启发智力,变得聪明。所以,即使不信奉佛教的缅甸人,也要把孩子在一两岁时送到寺庙出家。出家时间少则3天,多则几年。

  南坎古城

  南坎系掸语地名,即“金江”之意,位于瑞丽江南岸,因古人称瑞丽江为大金沙江,故而得名。它是缅甸掸邦西北部的一个镇区(相当于县),也是缅甸北部的重镇和门户。

  南坎是座古城,街道井井有条,布局合理,民居具有典雅纯朴的东南亚特点,古塔矗立,禅寺壮观,掩映在绿树丛中。1044年,蒲甘王朝的阿奴律陀王率军北征时,曾在曼坎安营扎寨。1140年,阿龙锡督卫队赴掸邦巡察,为了颂扬先帝的丰功伟业,首建曼坎佛塔。

  乌本桥

  乌本桥被缅甸当地人称为“爱情桥”,位于曼德勒周边的阿马拉布拉古城内,横跨东塔曼湖,长1200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柚木桥,修建于贡榜王朝的敏东王时期。桥墩、桥梁及铺桥的木板,都是珍贵的柚木做成。

  当初建桥时,桥上共建6座亭子。在缅甸人看来,6座亭子体现了佛教的“六和精神”,即戒律面前平等,行为上互不侵犯,言语上和谐,精神上志同道合,思想上有共识,经济上均衡分配。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缅甸人相恋时,会赶来乌本桥,立誓永葆和睦互敬的精神。

  眉谬植物园

  眉谬是缅甸中部城镇,位于掸邦高原西部海拔千米左右的边缘地带,地势高旷,气候凉爽,雨量充足,平均气温18摄氏度,有“花都”之称,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眉谬植物园是缅甸三大植物园之一,面积最大,历史悠久,是当年一位英国上校留下的,至今仍保留着盎格鲁撒克逊风格。

  爱在缅甸

  情定马德岛

  缅籍华人与缅甸人通婚的并不多,而高明俊便是其中的一个。

  高明俊个子不高,一身黝黑的肌肉,家在缅北的腊戍。今年才20岁的他已经离家在外务工多年,多年的社会磨练使他的脸上满是成熟。

  小高曾在位于马德岛的管道局中缅原油罐区项目当翻译。笔者在马德岛的几天里,经常看到他打电话。我的好奇牵出了他浪漫的爱情故事。

  一天傍晚,喜欢吹海风的小高下班后像往常一样站在营地旁的海边,观看潮起潮落。这时,距营地不远的一间茅草屋里走出一位年轻姑娘,窈窕的身材、明亮的双眸,一下子吸引住了小高。姑娘名叫拉明丹,是缅甸人,生活在距马德岛不远的德关丹岛上。那天,她坐船到皎漂市买日常货品,准备倒运至岛上卖。由于姑姑生活在马德岛上,途中经过,她顺便过来看望。

  小高后来对我说,第一眼见到拉明丹时,他有一种心脏被重击了一下的感觉。经过一番犹豫斟酌,小高主动去跟拉明丹说话,约她一起喝咖啡,两人畅谈到很晚。第二天姑娘离岛时,小高鼓起勇气向她表示了好感。拉明丹害羞起来,没有拒绝也没有同意。两天后,拉明丹回到马德岛,又一次见到了小高。面对小高的热情,姑娘终于答应做他的女朋友,还答应以后和他一起回腊戍生活。

  中缅管道工程成就了小高和拉明丹的爱情,也成就了胞波友谊中的一段浪漫爱情。(周凤珊)

  吃在缅甸

  缅甸街头大排档。

  缅甸人在饮食上讲究菜肴要丰盛,但菜品质精量小,喜食甜、酸、辣口味。调味爱用番茄酱、虾酱油、辣椒油、辣椒酱和咖喱粉等。

  缅甸盛产稻米,缅甸的基本食品主要是米饭。早餐常吃“馍亨卡”、椰子面、椰子粥、凉拌面、凉拌米粉,以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式糕点小吃。缅甸人一般早晨爱吃西餐,午餐和晚餐喜食中餐。餐台通常备有辣椒油和辣椒酱等调味品。

  缅甸人有喝早茶的习惯。人们在茶馆里喝咖啡、奶茶,吃点心、肉包子、油条及油饼,还喜欢喝鱼片汤、鸭肉粥等。

  缅甸人在饮食方面较为节俭,常以鱼虾酱、辣椒、煮豆、酸菜叶汤佐饭。缅甸菜肴烹调方法多以炸、烤、炒、凉拌为主。炸烤食物易于保存,凉拌不需加热,又能祛暑。缅甸濒海多河,鱼虾丰富,易捕捞。在缅甸,以鱼虾为原料的食品很多。缅甸人喜欢将竹笋腌成酸笋,与其他蔬菜、肉类混炒,味道鲜美。

  缅甸缅族人喜食椰浆饭及拌有姜黄粉、椰丝、虾松的糯米饭,每餐必食一种叫“雅比”的鱼虾酱,菜肴喜放咖喱。缅甸克钦族人喜吃兽肉,他们习惯用火烤食,烤熟后撒上盐用手撕食。酒是日常必备之物,任何仪式上,人们都要以酒助兴。

  缅甸人用餐时,习惯一人一把匙和一个汤盘,不习惯用碗。用餐“工具”是右手,抓食取饭灵巧方便。

  缅甸人喜欢喝啤酒、汽水,饭后有喝咖啡或热茶的习惯,爱吃香蕉、椰子、芒果、木瓜、柑桔、菠萝等水果。(记者 林培军 通讯员 周凤珊 摄影 余海 林培军 )

责任编辑: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