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正文

"东盟制造"与"中国制造"在优势互补中实现共赢
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时间: 2013-09-06 10:23
邮 箱

  新华网南宁9月5日电(记者张捷 程群熊红明)泰国生产的各式护肤品包装精美、绿色天然;印度尼西亚生产的汽车发动机润滑油和机油,价廉物美;菲律宾生产的透明装饰挂钟表,简约时尚。9月3日至6日,东盟10国的各种品牌商品齐聚中国—东盟博览会,1294个东盟展位上,一批东盟特色商品吸引了不少采购商的目光。

  连续3年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专业观众的李力光说,仅从博览会的东盟商品看,不少原本属于“中国制造”的产品,现在都已成为“东盟制造”,并且售价更为便宜。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制造业呈现出“东南飞”的趋势。一方面是原本投向中国的外资开始向东盟国家转移;另一方面,中国东部地区制造业也出现向东盟国家转移趋势。

  “从技术、产品输出再到投资设厂,预计产业转移东盟,三年内会有实质性进展。”中国RFID(射频识别)产业联盟理事蒋泰说,未来在物联网应用中使用到的摄像头、传感器、电子标签等实体设备,在东盟生产的可能性很大。

  “东盟国家就像80、90年代的中国。”在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光辉看来,制造业向东盟转移,是在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等情况下,投资者寻求更大利润空间的表现。

  位于泰国曼谷郊区泰中罗勇工业园的负责人徐根罗列举了企业转移东盟的好处:一方面是促进企业国际化,通过在泰国生产、销售,稳固市场,并利用泰国的东盟中心市场地位,辐射东盟其他国家;另一方面,泰国橡胶、木薯、海洋、农业资源可以合作开发利用,同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减轻了企业综合运营压力。

  除了劳动力、原材料资源、优惠的投资政策以及东盟自身市场等方面以外,通过东盟签订的众多协议打入国际市场,规避国际关税壁垒,是更多企业思考前往东盟的原因。

  “东盟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等国签订了各项贸易协定。”李光辉说,借助原产地原则,中国的企业可以借道东盟打入欧美和其他国家市场,并避开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关税壁垒。

  “比如越南纺织品的出口限额比起中国要松得多,尤其是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家,受到的限制更少。”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区域合作研究室研究员王玉主举例说。

  “制造业转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倒逼中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重新布局的机会。”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说,低端制造业转移东盟一方面可以将东部沿海地区的产能解放出来,进而升级到更高端、附加值更高的制造业之上,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国内资本对实体经济的关注。

  王玉主说,“东盟制造”与“中国制造”能够使双方优势得到发挥,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承接部分中国低端制造业转移;和中国水平相近的国家则与中国进行水平分工。“中国与东盟制造业必将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责任编辑: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