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资合作 > 正文

新交所黄良颖:中企赴新直接上市已进入操作阶段
来源: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
发布时间: 2015-01-16 14:52
邮 箱

  新华网新加坡频道1月15日电(记者 吴婷婷 实习记者 白哲)由新加坡交易所和中国证监会合作搭建的中国企业赴新直接上市框架推出一年多以来,已经逐渐步入收获期。新交所执行副总裁、上市部主任黄良颖近日在接受新华网新加坡频道专访时表示,在直接上市框架下,不少民企和国企都对赴新上市抱有兴趣,目前一批以制造业为主的中资企业已进入赴新上市的实际操作阶段。

新交所执行副总裁、上市部主任黄良颖

  统计显示,2014年全年共有41只新股在新交所上市,较2013年增加9只;从融资规模来看,共计募资39亿新元(约合181.39亿人民币),同比下降45%。从行业来看,房地产、能源等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多只涉及娱乐等新兴产业的股票上市,市场构成更多元化。

  黄良颖说,2014年新交所在吸引公司上市方面做出了一些调整,在确保MOG(矿产、石油和天然气类)、房地产信托基金等传统优势的同时,注重吸引更多新兴产业的公司,其目的在于吸引多元化的投资者,带动整个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根据目前的项目储备情况,黄良颖对2015年新加坡IPO市场持乐观态度。不过他表示,最终企业上市的时间和数量,要看项目本身的筹备,还有届时的市场情况。新交所将尽最大努力,保证企业上市整个过程的通畅和效率。

  “与其他交易所不同,新交所上市部门专门设置企业上市后辅助团队。未来新交所也会进一步简化企业上市流程,提高企业服务能力。同时加强上市前期工作。预计上市审批时间将在目前6至8周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他说。

  2013年12月,中国证监会与新交所签订了内地注册中国企业赴新加坡直接上市框架(DLF)。黄良颖指出, DLF突破了“10号文”即2006年商务部等六部委制定并施行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对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限制。 他表示,通过直接上市框架,一是解决了国有企业不能通过红筹途径在海外上市的弊端,能够直接把国有企业带入新加坡市场;二是降低了民营企业以红筹构架海外融资需承担的风险,企业通过DLF上市之后能够再回到A股上市,相应缩短了时间和成本。他透露,在直接上市的框架下,目前一批以制造业为主的国企和民企已进入赴新上市的实际操作阶段。

  “从过去一年过的沟通和运作来看,直接上市框架效果还是很好的,已经有不少企业表示出兴趣,并且已经有一批公司进入到操作阶段,包括和中介机构签约;部分企业已经备齐资料,准备提交。”他说。

  黄良颖认为,企业的上市计划要与其发展策略相结合,从长远角度做部署。上市不仅是融资手段,也是寻找合作伙伴,供应商和人才的途径。新加坡是一个成熟、多层次的市场,除了融资优势,也有助于提高公司内部管理水平以及品牌。他说,新加坡希望成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一大重要平台,并在航海、离岸工程等优势产业上成为中企迈向东南亚市场的跳板。

责任编辑: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