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萍秘书长在首届 “丝绸之路”媒体合作论坛上的讲话

来源:中国—东盟中心

很高兴来到美丽的古城南京出席首届“丝绸之路”媒体合作论坛。此次论坛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媒体合作为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友好交流源远流长。今年正值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和教育交流年。25年来,中国—东盟关系持续深入发展。中国已连续7年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15年双向旅游人数创历史新高,突破2300万人次,互派留学生达19万人。中国在东盟建立了31所孔子学院和32个孔子课堂,在泰国、新加坡、老挝和柬埔寨设立了文化中心。夏秋季每周有2000多个航班往返于中国—东盟之间。在东盟诸多对话伙伴关系中,中国—东盟关系最具活力、最富成果,为20多亿人民带来了切实利益,也为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望未来,中国和东盟都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双方关系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东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和优先方向,双方积极推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等领域合作取得显著进展。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顺利完成,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成功启动,为中国—东盟关系开辟了新的空间。上月初在老挝万象举行的第19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达成了广泛共识,通过了一系列成果文件,为中国—东盟关系未来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明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也将是双方商定的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我们相信,中国—东盟合作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新闻媒体合作是中国—东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双方政府部门不懈努力,不断拓展合作范畴,有效提升了合作水平。双方通过中国—东盟、东盟与中日韩新闻部长会议等渠道,加强政策沟通,制订合作规划。《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16—2020)》把媒体合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这为双方未来合作指明了方向。双方新闻机构还组织了联合采访、交流培训、媒体研讨会等活动。中国多家广播电台在东盟国家落地,有关媒体还建立了相互供稿、节目交换、人员互访等合作机制。

促进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新闻媒体肩负着重要使命。希望中国—东盟新闻媒体界再接再厉,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环境,奠定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为此,我愿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传播友好合作正能量。双方媒体应继续客观公正地报道,反映中国和东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准确把握中国—东盟关系发展趋势,及时传播双方友好合作的信息,引导民众更多参与和支持中国—东盟合作。

二是搭建交流合作新平台。双方媒体可考虑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合作网络和平台建设,以有效的机制和稳定的渠道提升合作水平。此次论坛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媒体合作联盟就是很好的尝试。

三是用好新技术拓展合作。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中国和东盟国家媒体应继续探讨新媒体领域的合作,扩大受众率,增强年轻一代对中国—东盟关系的认知度。

中国—东盟中心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心成立以来,积极落实双方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促进贸易、投资、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务实合作。截至目前,中心已完成上百个旗舰项目,主办或参与500多项活动,为深化中国—东盟友好关系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广泛赞誉。

在新闻公关领域,中心同双方媒体建立常态化联系,组织双方主流媒体互访,通过官网、微博和微信等方式,积极宣传中国—东盟务实合作取得的成果。中心先后组织10家中国媒体16名记者访问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4国。今年与中国国务院新闻办联合主办第二次“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联合采访”活动,组织来自东盟10国的记者访问江苏和云南,亲身体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中国—东盟合作的广阔前景。

中心还组织实施“中国和东盟大使系列演讲”、“东盟外交官带你游东盟”微博访谈等旗舰项目,分别邀请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驻华大使参加相关活动。昨天,文莱驻华大使张慈祥女士在南京师范大学作了精彩演讲,与南京高校师生及各界人士进行了交流互动,现场反响热烈,收到良好效果。

明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中心将围绕这些主题,举办形式多样的新闻媒体交流合作项目。我们期待各方继续给予宝贵支持并积极参与其中。中心将继续充分发挥一站式信息和活动中心作用,为中国—东盟新闻媒体交流合作牵线搭桥,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