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华盛顿大学在读本科生郭一凡的实习小结

来源:中国—东盟中心
        我是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关系学院的郭一凡。2020年8月,在这个不同寻常的夏天,我有幸成为中国—东盟中心(ASEAN-China Centre, ACC)疫情常态化后招收的第一名实习生,开始了在综合协调部近四个月的实习。
 
        初到中心,适逢国内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而国外疫情形势仍然严峻,携手抗疫成为各国人民共同的呼声。在这一背景下,中心于8月下旬举办了一场重要的活动,“新机遇、新伙伴关系—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后疫情下的合作”研讨会。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政府官员、公共卫生专家、智库学者、新闻媒体、产业界代表就加强防疫交流、促进公共卫生合作、寻找新动力刺激地区经济等深入探讨,建言献策。这是一场传统会议与新媒体方式相结合的研讨会,我有幸多维度参与会议筹备工作,着实获益良多。从会前文件翻译到现场技术协调,再到会后文集汇编,我在实践中锤炼,在锤炼中成长,努力提升翻译技巧和水平,积极探索用好新平台,不断拓展国际视野。在这里,我要感谢部门老师们的鼓励、指导和信任,正是你们的放手,让我有机会在这样的舞台上得到展示、锻炼和提高。
 
        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中心多项对外活动的准备联络及现场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提升了沟通协调能力。在“慧眼中国环球论坛”青年分论坛、“中国—东盟疫苗之友”合作交流会和四川外国语大学70周年等活动中,我发挥自己制作PPT的特长协助准备演示幻灯片;在参观科大讯飞北京总部活动中,我充分了解到我国人工智能高速发展以及在疫情防控和危机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通过参与中日韩三国东盟中心秘书长的非正式会议、中国东盟中心联合执行委员会和理事会会议等活动,我更是切身感受到中国—东盟中心作为一站式信息和活动平台,在促进东亚地区各领域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上发挥的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实习期间,我还利用自己国际关系专业特长,定期收集和整理东盟国家新闻和智库文章,对中国和东盟国家间交流合作的渊源、历史与现状有了更深的了解。疫情期间,中国与东盟同舟共济,相互给予有力支持。不管是捐赠医疗物资,还是派出援助医疗队,都充分印证了中国与东盟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四个月的零距离接触让我深深感受到,外交工作既有抛头露面的光鲜亮丽,更需甘于幕后的默默付出。总书记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东盟中心所从事的正是这样一项充满挑战,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深耕细植的事业。
 
       四个月的实习生活转瞬即逝,临别之际满是不舍。作为选择了国际关系专业的一名普通青年,我由衷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有机会参与到祖国的外交事业中,为中国—东盟中心、为中国与东盟的美好明天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