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研究生曾欣实习小结

来源:中国—东盟中心

报到前来踩点的那一幕仿佛就在昨天,初春的北京夜晚对于南方人仍稍显冷,照着地图一路寻到亮马桥路43号——一栋藏身于高楼大厦和众多使馆中间的三层建筑,灰瓦外墙,并不起眼,但在路边昏黄灯光的包裹中仿佛有几许温暖。我踏入中心的那刻起,心里就不断涌现出两个字:温暖。

不论是上岗前部门老师的几番嘱咐,还是初到时大家的笑脸相迎,中心的每一天都待我如初。最喜欢的时刻是每周一的部门例会,在主任亲切而耐心地安排下,各位老师协调一致,配合无间,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工作。初来乍到的我很快就被感染,老师们有条不紊背后的默默付出更令我折服。在此我想道一声:老师们辛苦了!

三月末至今,数数自己已切身参与不少活动。还记得入职第三天就有幸参加一项重要的外事活动:中国—东盟中心、日本—东盟中心、韩国—东盟中心秘书长第16次非正式会议。受疫情影响,会议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举行,我被安排做些力所能及的协助工作。虽有屏幕阻隔,三个中心的同事们话往昔,叙友情,谈未来,场面着实温馨感人。会议结束前秘书长带领中心人员站在屏幕前向日、韩参会同事挥手致意,紧张而又激动的我刹那间不知道该举哪一只手。伴随着一声声再见,我的“首秀”就在这样轻松惬意的氛围中落幕。

作为六年的国政学人,我努力在日常工作中发挥所长,从自身专业视角出发完成部门安排的工作。东南亚地区是我在求学路上必不可少的研究课题,像澜湄合作、华人华侨和东亚一体化等议题我都有所涉猎。近三个月的实习使我更深入地了解到每一个国家的特色和动向,为我的专业发展开拓了崭新的视野。收集疫情数据,在不断变动的数字和曲线中为东盟十国疫情的起伏变化而牵动心绪;汇编十国新闻,习得作为外交人员必备的阅读技能;整理智库研究,在国内外学者的评述中汲取慧思。一篇篇,一字字,难忘的实习时光就在这点点滴滴、积沙成塔中悄悄溜走。

除了参加部门活动和材料汇编,国政学人更半路出家做起了翻译。在主任耐心地教导下,从起初简单地翻译校对,到后来逐字逐句地查阅词典、网站、手册,对照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讲话等一切所能运用到的文献资料,在反复求证中锤炼自我的翻译技能,在翻译实践中逐步领悟了“外交人”的使命,也在日积月累中慢慢理解了老师们口中的那份情怀与牵挂。


外交无小事,小事即大事。感谢中心在我步入职场前教会了我这个道理,我将终生铭记。更感恩领导和老师们的包容,未来的我将予己苛求,严以求真。分别的日子,难忘食堂师傅可口的饭菜,保安和物业叔叔敬业的身影,更不舍小伙伴们的默契和友情。中心于我早已不再实习的平台,而是一个有心有爱的大家庭。

怀念每次在中心楼道里给各位老师道的那声:老师好!在中国—东盟中心成立10周年之际,衷心祝愿中心乘势而升,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