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本科生徐寇旋实习小结

来源:中国—东盟中心

我是吉林大学的本科生徐寇旋,就读于新闻与传播学院。出于对国际传播的兴趣,我申请到中国—东盟中心的新闻公关部实习。

实习期间,除了日常的公文流转、稿件译审和媒体发布,我在部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撰写、翻译了多篇中英文新闻稿,完成了中心2021年工作报告部分翻译、新闻公关部2021年工作文档整理等工作。我还参与了2022和合迎新春音乐会暨和合迎新春楹联展、东盟国家驻华使馆新闻官员和驻京记者与中国主流媒体代表交流、中国—东盟网红大会、东盟国家驻华使馆女外交官文化体验等活动的筹备及相关工作。通过亲身实践,我认识到中心作为“一站式信息和活动中心”对中国和东盟在贸易投资、教育文化旅游和信息媒体等领域交流合作发挥的积极作用。

这是我第一次实习,这次经历给予了我很多新鲜而深刻的体验。来到中心的第一个月正值年末,工作的繁忙的确给了我一个下马威。面对新闻稿件,翻译并非我的长项,再加上复杂的稿件规范与注意事项,我用了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当中不断犯错使我感到惭愧,一度低沉。但也有欢乐作伴,活动室闲暇时光的小美好,在阳光温和的下班路卸下一天的疲惫。春节后我逐渐适应,并开始享受这份工作,有时间与精力去体验和感受其中更多的美好。每个人脸上的笑容,每个人独特的性格,都在我的生命中涓涓流过。很感谢老师们对我工作与生活上的关心与包容,很怀念与其他实习生们度过的惬意时刻,也很庆幸可以来到中心实习。在中心的工作生活教会我许多,成长是我在这个三层小楼三个月来的最大收获。

疫情作为这段实习的背景,让我们处于不确定之中,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工作与生活的负担。我们带着口罩、做着核酸测试、测着体温,有时接受隔离、拉远距离、生活节奏被打乱。我们感受到时代的力量,体会着秩序与疫情反复带来的变化,重塑着相互之间的连接。

中心的工作受疫情影响,许多活动或推迟或转为线上,但大家一直都在积极面对。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交流受到疫情的阻碍,几年间错过不少精彩,又在线上绽放独特的光彩。希望在阴霾消散的未来,我们会更加热情地拥抱交流,中国与东盟关系会更加紧密友好。我们正怀着这份憧憬,坚毅地走下去,更加珍惜现在,努力创造美好未来。

告别,应该是这份实习给我的最后一课。真心祝愿大家安好,有缘再相见。真心祝愿所有人迎来曙光,共享安宁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