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正文

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向纵深发展 多项藩篱待突破
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时间: 2013-09-03 15:48
邮 箱

  自贸区促使中国东盟合作向纵深发展

  专家分析,当前欧美市场低迷,处于全球生产链中下游的中国及其他亚洲新兴国家的企业深受影响。但是自贸区内,除了传统贸易和投资快速发展外,中国和东盟对彼此市场的依赖日益加深,双方的合作开始向纵深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9月初即将举行的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双方将会达成一批重大项目,其中广西三丰集团有限公司将与越南三丰红河投资发展公司签约在境外投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大大降低当地的垃圾处理成本,提高供电能力并改善环境,进而增加当地税收和居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和深入发展,长期以来中国与东盟合作“重贸易,轻投资”的现象正在发生改变,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渐入佳境。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常委副秘书长许宁宁说,随着自贸区《投资协议》深入实施,双方投资领域从传统的建筑业、承包工程逐步向农业、环保、能源、制造业和商业服务等领域,投资形式也从直接投资发展到技术投资、BOT等多种形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区域合作研究室主任王玉主说,中国与东盟各国共同参与并推动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合作都取得重要成果,港口物流、互联互通、农业旅游等合作积极推进。实践证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力地推动了双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拓展了经贸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互惠互利,完全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有专家指出,中国和东盟各国在经贸方面各具优势,双方在自然资源、生产能力和产业结构上存在差异并各有所长,促使产业内和产业间形成了很强的贸易互补性。新加坡、泰国需要中国的市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需要中国的投资,柬埔寨、老挝需要中国的资金和技术。中国出口到东盟国家的最终产品从农副产品、化肥、纺织品到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电子设备等,包罗万象。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东盟特别外长会议期间,中国外长王毅表示中国与东盟同意继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扩大相互开放市场,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

  多项藩篱待突破

  多位受访专家和业内人士介绍,随着“零关税”的实施,传统的“关税壁垒”已经逐步打破,但是这样的“隐性壁垒”却一直存在,制约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深入发展。

  首先是非关税壁垒亟需应对。非关税壁垒,主要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来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就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

  受访专家认为,非关税措施比关税措施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其保护作用比关税的作用更为强烈和直接,并比关税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我国一些与东盟国家同质化较为严重的产品可能对其造成一定冲击,相关国家在本国行业协会的压力下,有可能采用一些带有贸易保护主义性质的非关税壁垒。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原主任沈世顺认为,尽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有撤销非关税壁垒方面的一些条款,但由于有些非关税壁垒难以发现和具有不确定性,所以,非关税壁垒仍将是影响自贸区发展的一个复杂问题。

  其次,技术、标准等“隐性壁垒”也可能成为贸易和投资的重要“瓶颈”。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实贸易中标准不一、技术上得不到他国认可等因素正在影响贸易的进行。

  此外,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产业结构相似,生产要素流动性低,也阻碍了自贸区内各项合作的深入发展。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高级研究员杨沐认为,东盟内部的问题主要是东盟老六国和新四国的经济差距问题,除了越南近些年经济发展迎头赶上以外,这种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实际上却在扩大。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