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中心实习生牛万星实习小结

来源:中国—东盟中心

一直在追的一部动漫里有句话,“每一只兔子都有一个大国梦”。我的大国梦是通过自己的笔让更多人了解我的家。在迈入了乔治华盛顿大学后,我在学习新闻与大众传媒的基础上选择了国际关系作为第二专业,就是希望通过文字与传播的力量拉进国与国、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在中国—东盟中心(ACC)新闻公关部实习的四个月中,我实现了我的愿望。

初入中心,我既怀揣着踏入国际组织的激动,也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完成这里的任务。留学的五年里,我很少接触中文公文撰写,对国内官方和外交术语也不太熟悉。我依然记得在中心参与的第一个活动“泰国节”中,自认为可以用英语无障碍沟通的我错把公使翻成公参,使得参演嘉宾没有如愿见到想见的外宾。这件事令我懊恼至今,也教会了我要更加仔细,唯有多学多问才能不让他人和自己都抱有遗憾。

在接下来的实习工作中,除了日常公文流转和中英文稿件翻译、审核,我先后参与了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论坛、2021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中心2021年第二次联合执行委员会工作组会等重要会议和大型活动的筹备及相关工作,并在部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多篇中英文新闻稿的撰写。除了第一次“外交公差”的体验,我还在老师们一字一句的教导下完成了第一份采访口径的撰写并获得好评。实习过程中,我发挥了自身专业优势,多次负责中心活动的摄影摄像,如实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瞬间。

作为新闻学子,中心的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之前课堂所学及参与的实习大多以记者角度来讲述故事,而在中心新闻通稿的撰写过程中,我摇身一变成了“甲方”,需要更准确更严谨地描述活动,并作为样板提供给其他媒体。上班第一周,我带来了从美国背回来使用多年的新闻写作手册,实践中却发现中心应用更多的是英式英语语法。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顺利完成了角色的转换,有关写作技巧与要求虽然不同,但新闻的专业与素养却是相通的。

作为国际关系学生,中心的实习也为我开启了新的视野。在国外求学的几年里,我更多关注的是中国与欧美国家以及欧美国家间的关系,重了“远亲”却轻了“近邻”。通过日常的核稿、翻译及部门活动的参与,我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点点滴滴有了更多了解,既惊叹于双方贸易往来在疫情期间不降反升、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又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中深刻领悟到亚太地区的重要性,从而实现了从研究欧盟到了解东盟的转身。

从晚春到盛夏,我在中心近四个月的历程始于泰国节,终于庆祝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由点到面,我对中国—东盟关系日渐了解,也对中国—东盟中心事业日益热爱。忘不了跟着老师们后面跑、在办公室讨论英文用词、接受投喂的每一天,也忘不了和实习生小伙伴们练太极、扣动作、聊八卦,以及大汗淋漓后的那一杯加冰少糖的奶茶。十分庆幸能在本科毕业、研究生入学的这半年认识这些人、经历这些事,我也将带着在中心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继续奔赴我的梦想,实现我的“大国梦”,与中国—东盟中心一起,为更好的未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