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本科生李苗钰的实习小结

来源:中国—东盟中心

我是西北大学电子信息中外合办专业的本科生李苗钰,有幸于7月底来到中国—东盟中心的综合协调部,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之旅。

犹记第一天来中心的路上,脑海中满是妈妈的絮叨和提醒,叮嘱我凡事小心谨慎,切莫乱说乱动,使我倍感压力。一到中心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庄严而又温馨的三层小楼,保安大叔热情的招呼颇为暖心,稍稍平复了我紧张的心绪。我小心翼翼又满怀期待的走进大门,走向我未来一个月将要工作的地方,心中仍有些许忐忑。几分钟后,老师和实习同学们热烈的欢迎与亲切的交流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和中心的距离,新鲜和好奇涌上心头,压力和紧张顿时烟消云散。

实习的这段日子里,我参与了“第三届中国—东盟疫苗之友交流会”、“中国—东盟日”和“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招待会”等活动的筹备和部分现场工作。报到的第二天,部门老师便安排我协助“疫苗之友”活动,负责统计出席人员、现场签到、拍照及新闻稿起草等工作。听闻大名鼎鼎的卫健委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要来参会,我怀着崇拜之情满心期待着活动的到来,也努力去完成交给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活动期间,听着专家们介绍国外触目惊心的病例增长,我倍感惋惜的同时也不禁感慨祖国的强大。活动后,我如愿得到了高福院士的亲笔签名和他撰写的《流感病毒——躲也躲不掉的敌人》一书,这一切不再是电视上看到的新闻而是我亲身经历的时事,真是无比美好的一天!

除了收获签名,我还第一次尝试起草活动新闻稿。虽然开始时错误百出,但在老师们的反复指导和修改下,新闻稿逐步成型。当中心网站上发布了“疫苗之友”活动新闻的那一刻,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在心中四溢。同时,我也深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过去的一个月,除了参与同东盟各国的交流互动,我还学到了许多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比如邮寄招待会请柬,看上去很简单其实可是个细致活儿。从统计出席人员到请柬编号,装信封,贴地址,直到最终的邮局投递,环环相扣,每一步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最后环节的出错,要求高度的责任感和加倍的细致,这对粗枝大叶的我是很好的磨炼。韦宁老师还跟我分享了富有仪式感的请柬封装,“请柬是主人对客人尊重体现,最好要让人一打开就看到从而心情愉悦”,让我对礼仪知识有了新的认识。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也是中心成立10周年,中心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来纪念这一历史时刻。非常荣幸得到剪辑驻东盟国家大使们祝贺视频的机会,既大大提升了我英语水平又充分锻炼了编辑能力。在中心工作,英语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技能。不同于校园中,这里的英语更注重实战且更加严谨需要反复推敲,绝不是输入到翻译器就可以。不知不觉,多看,多想,多琢磨逐渐成了我的工作习惯。

弹指一挥间,不觉已是要说再见的时候。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祝老师们工作顺利,中心越来越好,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愈来愈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