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陆美岑实习小结

来源:中国—东盟中心

我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缅甸社会文化专业的研究生陆美岑。作为一名东南亚非通用语言学习者,我一直对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关系十分感兴趣,也曾选修东南亚国际关系课程,参与过东盟相关的研究课题。

中国—东盟中心(ACC)作为由中国与东盟十国共同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多元合作和友好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令我十分向往。在本科阶段,我还有幸参加过ACC举办的“东盟文旅沙龙”活动。

直到今年一月,我才有机会真正走进位于亮马桥的这座三层小楼,让ACC从我论文中引用的“资料来源”,变为每天陪伴我成长的温暖“大家庭”。

我所在的部门是教育文化旅游部(ECTD),主要通过举办和支持教育、文化及旅游领域的各类交流活动来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和务实合作。我的主要工作包括文件起草、新闻稿撰写、文本翻译与校对、活动前期筹备等,实习期间协助筹备了东盟国家驻华使馆外交官配偶中国语言文化工作坊、东盟驻华使馆教育官员“江西行”等活动。

初到中心正值春节前夕,中心各项活动虽不如之前密集,但日常访问交流、活动策划筹备、公文运转等工作仍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通过阅读年报和相关资料,对ACC及ECTD的工作职能和活动规划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随后协助部门进行了年度活动日历的翻译校对、档案整理等工作。

在新闻稿、照会、活动安排等文件的起草和翻译工作中,规范、细致、精准是基本要求。在初次撰写公文时,我尝试通过阅读过往文件来熟悉中心的行文风格,对英文表达字斟句酌,并参照相关资料以确保专有名词翻译的准确。尽管我提交时信心满满,老师审阅时又发现了一些被我忽视的小问题——或是对文稿要求的理解得不到位,或是注重直译而忽略了读者的接受度……在老师的耐心指点下,我反复修改润色,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写作和翻译能力,加强对细节的把控。

成大业若烹小鲜,中心老师们严谨细致而又周到的工作作风令我由衷敬佩:从撰写文件时对缩写、大小写甚至标点符号的精益求精,到对活动时间设置、场地安排、人员调度等细节的周到考虑,再到向东盟驻华使馆赠送冬奥吉祥物“冰墩墩”的点滴温情,都让我真正体会到“外交无小事”这句话的真正内涵。中心的工作看似平常,实则意义非凡。外交工作背后,有每个人脚踏实地的付出,更是深化交流合作的崇高使命,这共同汇聚成推动中国—东盟友好交流的能量源泉。

在工作之余,我也感受到了ACC大家庭的“温度”。老师们的悉心教导和关怀使我快速成长,中心举办的翻译经验交流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午休时和大家活动室打乒乓球、讨论冬奥赛事更成为了每天的快乐源泉……受到防疫政策的影响,今年是我第一次独自“就地过年”,但ACC却让我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部门老师的一声声问候、过年期间“约饭”的关怀、还有秘书长为中心全体员工手写的福字,都让我的冬天温暖起来。

 

作为语言学习者,我深知肩上担负着跨文化交流的责任。在对外工作中,我们的言行处事关乎国家的形象和利益。在ACC的实习不仅让我有机会从理论走向“实战”,也让我在近距离接触中切身感受到外交工作的魅力。希望在未来,我能带上更广的视野和更强的使命感继续前行。

临别之际,祝愿老师们万事顺意,祝愿中心蒸蒸日上,祝愿中国与东盟合作行稳致远!